如果你覺得那隻老是吃著蜂蜜的黃色小熊只是小孩子看的卡通,也許你會愛上即將過一百歲生日的原版維尼
「想想想…」
這是小熊維尼在思考時習慣說的話,那笨拙可愛的模樣在台灣擄獲了不少人的心。然而有很多人不知道,電視上播映的小熊維尼卡通其實是經過迪士尼重新繪製改編的版本,原版小說是由英國作者米恩 (Alan A.Milne)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歸日常生活之際的創作,他觀察兒子克里斯多夫羅賓和布偶玩耍的模樣,以兒子的想像世界為藍本,創造出了一個治癒人心的奇幻森林。
米恩喜愛小時候大人為他朗讀故事的時光,也為這系列作品奠定了一個像是在家中說故事的基調,在小熊維尼的故事中,作者米恩以這樣的話做為對兒子講故事開端:「很久很久以前,大約是上星期五...」。言談有一種信手拈來的愜意,也有著對著孩子才能展露出的浪漫與滑稽。不過當大人在幫孩子朗讀小熊維尼時,會發現故事情節並不如乍看的單純,時常能發現米恩隱藏在字句中的幽默。
在原作某一章節中,維尼抓著氣球飛上了天空,他請克里斯多夫羅賓用槍將氣球射破,好讓他能回到地面上。
(故事中此處作者正在講故事給克里斯多夫羅賓聽,故事的「你」是指克里斯多夫羅賓)
…你小心地瞄準了氣球,然後開槍。
「噢!」維尼說
「我沒射中嗎?」你問
「也不算是落空」維尼說「不過你沒有射中氣球」
「我很抱歉」你說,然後你再度開了一槍,這次你打中了氣球,氣緩慢地從氣球洩出,維尼飄回了地面上。
從上面的對話中,可以猜到克里斯多夫羅賓的第一槍打到了維尼,但維尼並沒有生氣或是嚎啕大哭,而是以相當委婉溫和的方式回應,雖然維尼在故事中有著比較傻氣的性格,在這邊也可以看到維尼體貼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成熟的一面。也因為這一段對白不像一般的兒童文學的直接了當,小孩與大人一起閱讀這一段時,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及感想,這也是米恩在設計劇情時的高明之處。
而在同一本書的另外一個章節,有著一個相當有趣的設定:
…在他(小豬)的屋子旁有半塊木牌寫著”TRESPASSAR W”,當克里斯多夫羅賓問小豬木牌上文字的意思,小豬說那是他祖父的名字,而且已經跟著他們家族很長一段時間了。…
其實這個木牌寫的是 ”擅闖者將…”,小豬卻把他誤認為家族名字,這也是米恩藏在作品眾多幽默的其中之一。沒想到一個破損的牌子,竟然成了小豬家族代代相傳、引以為傲的名字,除了為情節增添趣味之外,也展現百畝森林裡這些動物們的純真,不禁讓人心想,如果我們真的能與動物對話,是否真的會發生這樣可愛的誤會。
除了米恩的文字以外,薛波 (Ernest H. Shepard) 的插畫也是這部作品吸引人的原因之一,薛波的筆觸風格柔軟典雅,角色動作將每一個人物的個性表現的淋漓盡致,構圖不時加入一些巧思。
在《The house at Pooh Corner》中,百畝森林的大家要一起贈送一首詩向克里斯多夫羅賓道別,所以每個人都在那張紙上簽名,從這邊大家依序簽名的姿態當中,可以看到只有瑞比的姿態特立獨行,他把紙放在屹耳身上,還把左手杈在腰後擺出不可一世的風範,實在非常刺眼但又有點好笑,簡單的動作就表現出瑞比這個角色的精髓。
另一個例子則是在故事的某一段,克里斯多夫羅賓要維尼安靜,做了一個「噓!!」的畫面,維尼呆滯地望著克里斯多夫羅賓。然而若仔細看這幅插畫,會發現維尼的手此時蓋住了小豬的嘴巴,這個動作在薛波的起初的草圖中沒有,而是繪製線稿時才加入的動作。這樣的細節令插畫本身便帶有故事感,即使是還不太擅長文字的孩童也能找到樂趣,會想仔細觀察故事中各個插畫的細節。
2019 年,我有幸陪同家人在東京看了英國 V&A 博物館 (Victoria and
Albert Museum) 策劃的小熊維尼展覽,才知道原來英國原著小說對白是如此妙語如珠、故事富有層次,插畫設計及文字排版方式也別出心裁。V&A 博物館對小熊維尼的研究非常詳盡,搭配著這些研究再去讀原作,對於這部作品的精妙之處會有更深的一層理解,也難怪這部撫慰人心的作品在一戰結束的當時能風靡世界各地*,並作為歷久不衰的經典流傳至今。
*這樣的名氣也造成後來克里斯多夫羅賓與作者的巨大裂痕,有興趣可以看由多姆納爾·格利森、瑪格羅比主演、英國籌畫拍攝的電影《Goodbye
Christopher Robin》,電影劇情相當考究。
資料來源:
- Bilclough, A.,& Laws, E (2018). Winnie-the-Pooh:
Exploring a Classic. Victoria & Albert Museum.
- Milne, A. A (1939). It's Too Late Now: The Autobiography of a Writer. Methuen & Co. Ltd.
留言
張貼留言